一行行樸實的文字
記錄了他們
白衣執甲,逆行出征的感人畫面
一張張堅毅的面龐
透露出他們堅定的信念和必勝的決心
字里行間的真情實感
照射出
工程人堅毅、果敢、樂觀的品格
疫情不退、戰斗不止的無畏精神
有他們在
勝利就在前方!
歐陽智興
(管道公司 辦公室總務)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紅色”的身影。2022年10月4起,我從南沙區海灣社區、花都區麗雅社區一路投身到海珠區鳳陽街的抗疫支援工作里面。
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里我與總領隊、街道網格員一起研究落實有關工作任務。搬運物資、為居民派發生活用品、上門核查登記信息、配合核酸檢測、協助轉運,幫助求助居民解決各種生活所需等一系列的任務是我們志愿者的家常便飯,有時會覺得艱辛,但通過這些團隊合作的機會,更多是發現自己越來越有擔當,也更懂得與人相處和溝通協調的各種大小事情,在支援任務中也收獲了許許多多的友誼,認識了很多并肩作戰的伙伴。
在網格內日常巡查任務的途中,常常會收獲村民租戶們對我們的暖心點贊,“你們辛苦了!謝謝!”處處洋溢著滿滿的正能量。疫情無情人有情,堅守在第一線的我們始終相信,疫情很快就會被戰勝,迎來春暖花開的一天。
廣州水投“水善旗紅”志愿隊隊員
11月16日于酒店休整時寫
李漢安
(制管公司 焊工)
今天是11月17日,算下日子已經是我參加志愿者支援海珠區的第20天了,抬頭望向窗外灰霧蒙蒙的天空,思緒萬千,腦子里時常閃現出跟“戰友”們一起參加抗疫過程中一幕又一幕感人的事。
這次支援海珠抗疫對我們來說是一次嚴峻的挑戰,因為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服務,也有很多老隊員都愿意帶動新隊友一起行動。華州街道龍潭村第6網格是我們的第一站,這里疫情嚴重,每日感染人數都在不斷增長。盡管如此,我們的隊員也沒一個被它嚇倒而退縮,發揚“水善旗紅為民服務”的精神,做到有責任、有擔當、吃苦耐勞。每次接到命令,如給居民派送物資,上門做流調,核酸掃碼等都是高風險任務,哪怕天氣惡劣,日曬雨淋,汗水打濕了全身,這些都阻擋不了大家抗疫的決心,沖鋒在前,配合龍潭社區完成各類防疫任務。
抗疫路上的艱辛,沒有參加抗疫的人永遠體會不到,先不說執行任務了,根據防護要求參加防疫志愿者外出工作必須穿防護服,在28攝氏度的天氣穿上厚厚的醫用防護服,就像蒸桑拿一樣汗流浹背,并且要戴兩層醫用橡膠手套,完成任務脫下手套后,雙手可以看到白色的鹽漬......
全體隊員們這種不怕苦不怕累、沖鋒在前的精神,確實是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的。在此,我給全體隊員點贊,你們是好樣的,我為能成為“水善旗紅”志愿隊的一員而感到驕傲!
廣州水投“水善旗紅”志愿隊隊員
11月15日于酒店休整時寫
趙旭
(公司財務部 會計員)
世界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作為“水善旗紅”志愿隊的一員,我在十月支援南沙社區、十一月支援天河社區,“變身”流調員,邊上崗,邊學習流調工作,爭分奪秒與病毒“賽跑”。流調工作是向群眾撥打電話,和平時直接面對面與群眾溝通完全不同,流調工作隔著陌生的號碼和無形的電波。在工作中遇到過來自五湖四海的“他”,講著聽不懂的方言,經常會因為蹩腳的普通話連簡單的個人信息確認都變得異常困難,需要耐心的溝通,反復的確認。遇到過因為已經被封控在家十幾天,一接電話就惡言相向、冷言冷語的“他”,我能理解他們的無助、焦慮、不安,每次接到這樣的電話,我都會耐心傾聽,盡力安撫。更多時候遇到的是對抗疫工作理解、配合、支持的“他”,對我的工作表達感謝,一句“你們辛苦了”使我更有動力。
每次撥打完幾十、上百個號碼,放下發燙的電話我都百感交集。短短一個多月,看著一天天增加的疫情,抗疫工作困難重重。在這場戰“疫”里沒有袖手旁觀,沒有置身事外,看著身邊與我一起奮戰在疫情前線的志愿隊隊員,看著在嚴峻疫情下還堅持在一線工作崗位上的同事,每一位平凡的人都堅守著自己的崗位,固守著自己的職責,用辛勞和汗水共同筑起了抗疫的嚴密防線。縱使疫情仍未結束,只要團結一心,共克時艱,定能沖破眼前陰霾,抵達光明彼岸。
廣州水投“水善旗紅”志愿隊隊員
11月11日于支援社區休整時寫
公司第四批次進駐海珠區大塘支援疫情防控突擊隊
(何軍毅、彭藝文、王暉、陳俊穎)
每天夜幕降臨,是萬家燈火,家人親友們共敘的溫馨時光,是結束工作靜思休整的時刻,再忙碌、再糾心或煩躁最終都會逐漸屈服于困意,卸下所有進入到夢鄉。然而,對于我們,水投集團“水善旗紅”志愿隊隊員來說,在海珠區大塘社區第一組第五網格的工作才剛剛開始。我們4日開始就駐扎在這個網格,做起了夜幕下村巷里的巡查員、水碼圍蔽設備的保護員、凌晨轉運村民的守護員、耐心解答無法入睡村民的勸導員。持續的夜間作業,是一場對身體和精力的消耗戰!但是我們整隊隊員都始終保持精神抖擻,不敢有絲毫怠慢和放松。每天出任務前,我和隊員陳俊穎、彭藝文、王暉4人嚴格按防護要求做好穿戴,相互檢查,相互提醒和打氣,這里不夠扎實,不夠緊,要再整理好。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抗疫勝利的曙光一定會提前到來!
廣州水投“水善旗紅”志愿隊隊員
管道公司 何軍毅
11月10日于酒店休整時寫
公司第三批次進駐海珠區鳳陽街支援疫情防控突擊隊
(王言清、黃卓健、陳志雄、何永濤、黃小青、周杰)
今天是我們進駐支援的第10天,有2名隊員身體不適留在酒店待命,其余4人從早上5點30分出發,7點30分進場支援。在集結點待命半小時后,我們收到緊急通知,網格支援工作從“街道為主、企業為輔”的模式轉變為“企業承包制”,公司待命的3人與兄弟單位待命的6人馬上去接收網格7。進駐網格7后,我們9人小隊分成三組輪流對網格進行巡邏直到凌晨兩點結束。
這是6人小隊站的最后一班崗了,在整個抗疫期間,面對惡劣的天氣、混亂的環境、高風險的接觸和身心疲憊的極限,隊員們不畏艱苦,聽從指揮,迎難而上,為此次抗疫盡到了他們最大的努力,奉獻了他們最大的力量,我為大家感到驕傲!
廣州水投“水善旗紅”志愿隊隊員
公司財務部 王言清
11月9日于酒店休整時寫
王暉
(源澤分公司 統計員)
11月4日,我主動響應公司的號召,下沉到江海街道參加支援工作。在這里,我作為一名普通人親歷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父母知道我要去疫區參加支援工作,眼里滿是對我的擔憂,而我內心也充滿了迷茫和不安。
我想起曾經看過的一部作品“人類的贊歌是勇氣的贊歌,人類的偉大是勇氣的偉大”,在大災大難面前,個體的力量是那樣渺小、微弱,甚至不堪一擊,因此有的人選擇退縮,而有的人則選擇迎難而上。出發前,父親走過來輕拍我的肩膀說:“去吧,我們倆會照顧好自己的。你放心支援,做好個人防護,遇到緊急情況一定要第一時間向單位領導匯報,也可以向我們求援。”
到了支援的社區,參加了工作任務分配會議,我被安排在凌晨12點到早上8點協助醫護人員轉移陽性病人的工作。晚上12點,我與同組的四個夜班隊員到達了將要轉移陽性病人的工作地點,真到了上崗這一刻,我的內心很平靜,沒什么想法。早上8點換班,沒有過多的言語,同在這條抗疫戰線,有時候只是一個眼神,相互就明白你要說什么。
看著早上和我們交接班的同事,還有陸續不斷趕來支援的志愿者,再困難的問題除以14億也會變成一個小問題,再艱難的抉擇有了黨和組織的支持都會迎刃而解。
廣州水投“水善旗紅”志愿隊隊員
11月9日于酒店休整時寫
陳群昌
(設計院/工業用水事業部 設計員)
身穿防護服進封控區做流調、配送物資與外賣、當封控區值守人員、喇叭通知人們不要聚集……十天時間里,我們把汗水一遍又一遍地撒在華州街道龍潭村第6網格的各個角落,印象最深的事,就是為管控區人員運送物資和外賣的時候,那幾天一直下著小雨,隊友們卻沒有絲毫懈怠,淅淅瀝瀝的雨中小巷,有人推著三輪自行車、有人挑著扁擔、有人手拎六七袋…他們都在盡可能多裝多拿一些,走的更快一些,只因巷子前方,還有著那些焦急等待的人們,每次將物資送到他們手上,總能聽到“你們辛苦了”的話語,每當這時心里總是暖暖的,也非常感謝他們的理解。
十天的抗疫經歷,我收獲了奉獻的快樂,也在這個過程中成長了很多,更加懂得了新時代青年肩上的使命和擔當。我相信,在大家的齊心協力下,海珠也將早日回歸熱鬧安穩的生活。
廣州水投“水善旗紅”志愿隊隊員
11月7日于酒店休整時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