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指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關鍵。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區域創新體系建設,進一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努力在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難題上取得更大進展。”
廣州水投自來水工程公司制管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鋼管生產制造品牌企業,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公司“藍珠”品牌在南粵大地盛享美譽,是廣州市著名商標。邁進“十四五”發展的新征程,制管公司緊緊圍繞總公司的發展愿景,持續深耕水務投資建設項目中鋼管、管件等供應業務,加快鋼管件制造工藝的創新提升步伐,以“產品質量過硬、制作工藝精湛”擦亮“藍珠”品牌底色。
在北江引水工程(水源工程)項目第四標段現場,2#、3#隧洞-鋼襯澆注(灌)孔要求配套帶灌漿孔壓力鋼管,而這種鋼管件的技術要求,是制管公司自建廠以來從未遇到過的。為了順利推進該項目的建設,制管公司以“書記項目”為抓手,黨員骨干帶頭攻堅克難,迅速成立了以黨支部書記龔炳恒為項目負責人,楊潔、游輝華、黃吉新為技術負責人,胡達貴、羅川、何杰、陳祖富、竇華秀為具體實施人員的技術攻關小組,從工藝流程、生產設備等方面上狠下功夫,最終實現了產品要求達標、降本增效等目標。
走出去,引進來 “藍珠”工藝再優化
由于是初次承接關于制作帶灌漿孔壓力鋼管的項目,制管公司副經理、黨員楊潔帶領一眾技術人員走進佛山市匯燦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的車間進行參觀學習,并就帶灌漿孔的壓力鋼管的灌漿孔樣式、補強板加工等問題進行了研討,為公司生產帶灌漿孔壓力鋼管的工藝改進帶來了新思路。
技術攻堅小組認真研究圖紙要求,并在其他公司加工工藝方法的基礎上進行了優化,制定了自己的帶灌漿孔壓力鋼管的生產工藝方案:一是引進新設備。原計劃使用重量較大的切割裝置進行開孔切割,該裝置重量較大,移動切割第二個孔時要依靠吊裝搬運設備,時間較長,造成切割效率低下。引進體型相對較小的仿形火焰切割設備后,切割第二個孔時,靠人工就可以把設備移動到位,實現直接在平面鋼板上進行定位切割,從而減少重復吊裝鋼板的時間,提升整體切割效率;二是調整工藝流程。常規工藝流程是在整條鋼管焊接成型后,在對應的位置通過人工進行切割出灌漿孔,切割下來的鋼板在始割處損傷較大,只能廢棄不用,需再另取鋼板加工制作灌漿塞。調整工藝流程后,直接在平面鋼板上切好灌漿孔,降低了灌漿孔切割下來的鋼板損傷程度,切下來的鋼板還可以制作成灌漿塞等構件。通過這兩方面的改進,達到了管身開孔、以及小圓板重復利用的目標。這批制作的鋼管有300條,每條鋼管上要開兩個補強板灌漿孔。工藝改進后將節約600個直徑170mm的澆筑孔封堵鋼板,折合節約22mm厚鋼板約2.3噸。同時,新工藝還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提升了產品質量。
“紅色驅動力”提速鋼管工藝創新
在整個工藝創新實施的過程中,技術難題總是一個接一個地接踵而至。在帶灌漿孔壓力鋼管項目開展之初,加強鋼板的弧度與管壁弧度總是不能很好地貼合。為此,身為黨員的技術負責人黃吉新身先士卒帶領著小組成員一頭扎入到生產現場,仔細研究產生問題的原因、尋找解決的方法,經過三次調試后,終于將這一問題圓滿解決。可是沒過多久,十字螺栓與加強鋼板的螺紋配合過緊,造成螺栓旋進困難的難題又擋在了面前。但技術攻關小組沒有氣餒,不斷地研究和嘗試各種方法,最終通過預留焊接熱收縮余量,從而在焊接變形后實現完整的貼合。就這樣,這支具有“紅色驅動力”的技術攻關小組,像打怪物升級一樣,一個難關一個難關地攻克,最終實現了技術突破,按期圓滿地完成北江引水工程(水源工程)項目鋼管件的交付任務。
在新征程中,制管公司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廣州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切實將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深度融合,把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實現提質降本增效,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
圖文:何芙蓉、黃志強、彭素珊
編輯:李侃